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
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你将听到讲解员按顺序介绍地方行政沿革时说哈尔滨市曾隶属
A.黑水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 |
B.黑水都督府—金上京泉府—辽北面官辖地—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
C.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宣政院辖地—黑龙江将军 |
D.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六国毕,四海一” | B.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
C.“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D.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
C.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 B.“三个有利于”标准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