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但其确立经历曲折与反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历经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材料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队……任免文武职员。”“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请您判断材料二或三节选自哪一部宪法(法兰西1875年宪法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8分。只判断不说理由不给分,理由每点给2分。)
(3)结合法兰西1875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实际情况,说明为什么强调这两部宪法只“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光荣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英国工业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图片1图片2图片3

英国宪章运动 1864年圣马丁教堂集会
图片4图片5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片1,光荣革命后,英国于1689年、1701年通过了哪两部法律文件?对英国政治、经济有什么积极影响?
2.图片2对于图片3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为什么工人还要进行宪章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失败表明了什么?
4.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图片4英国宪章运动,图片5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反映了当时工人运动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家宝总理强调道德的国际背景及道德的具体内涵。

(28分)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这是为当今时代普遍认同的历史观。依据下面给出的历史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材料二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西南地区)之土司,吸龅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人类过去充满了黑暗和愚昧,而人类未来则是一片光明。人类的状况总是逐步改善的。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启蒙运动使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的历史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下是维新变法运动前后的一些言论:①“尧舜以道统传心,孔孟以圣贤垂教,历数千年如一日……盖天经地义,万古不磨”;②“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③“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不变一言,绝非天运”;④“祖宗之法不能变”。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2)结合17、18世纪的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
(3)选择观点相反的两条言论,分别分析其实质和影响。(8分)(写出言论的序号,直接做答即可。如选择三条以上的言论做答,只按前两条给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7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
材料二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
材料三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