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
|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 B.制瓷 | C.耕种 | D.冶铁 |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 | C.魏晋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
| B.土地兼并严重 |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 B.秦 | C.西汉 | D.东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