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 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制衡。
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哲时关门。其实,两党的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民主党则坚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和《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规定:“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支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1976年美国国会预算程序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临时关门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政府的五项治权要受国民的选举权、创制权、弹劾权和复决权制约。这种五项治权与四项政权完美结合的宪法才是理想的宪法。
孙中山还认为:“《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然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宪者们设计的“有衡”政治制度的内容。简述孙中山对中国建立民主政府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拥护《临时约法》的原因。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美国屡次关门事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7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时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也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许多知识分子著文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当时张申府在《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一文中强调: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到孔家店”、“德赛二先生”。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就今日而言,我认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新启蒙运动中张申府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一口号的原因。
(3)与五四前期相比,材料二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启蒙运动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棉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器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其早期的发展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