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1) 。
(2) 。
(3) 。
“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
性格: 。
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
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王彬
①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②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③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④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⑤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
⑥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 1. |
"唐朝以胖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答: |
| 2. |
第④节能否放在文章的开头来说明?为什么? 答: |
| 3. |
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4. |
文章说"唐人的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下面不能体现唐人的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是()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补鞋女
去年的一个夏日,我在商场买了一双挺高档的皮鞋,做工很好,款式也不错,就是鞋跟矮了点。回家前,我拿着它到了手工市场,想找个师傅替我在鞋跟底部加一块硬胶,并且沿鞋边上一层暗线。
拎着皮鞋的我一出现,一整排修鞋匠立即作出反应——一个个都满脸笑容地向我招手:“到我这里来!”“我手工好!”“我收费便宜!”……
我却走向一个一声没吭、手也正闲着的女子,直觉告诉我她可信且手艺过硬。
她开始工作后,我们聊了起来:
“你的手艺真不错呢。”
“手艺嘛还可以,就是不懂招揽生意,钱赚得比别人少。”
“慢慢来吧。”
“已经干不下去了。我明天就回家,车票都已经买好了。”
“别着急走……其实,只要手艺好,坚持下去生意总会好起来的。”说到这里手机响了,我要赶着办点急事:“这活儿你慢慢干,我七点过来取鞋。”
“你一定要过来,明天可找不到我的。”她再三叮嘱。
事情办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我六点赶到手工商场,但已见不到她的踪影。
“她早走啦!”“你的新皮鞋没啦!”……其他修鞋匠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
想不到一向眼光独到的我竟然也有看错人的时候,失去了皮鞋事小,怀疑起自己的洞察力事大。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再到那个市场,直到今年初春才偶然经过。
“先生,先生……”一个女子向我追来,且大声喊着。
“叫我吗?”我停了脚步回过头来。
“你还认得我吗?”她气喘吁吁地说,“过来拿回你的皮鞋吧,都放了大半年了。”我这才想起了那件事情。
“你没回去吗?”
“我走得了吗?你不来取你的皮鞋。”我想声明我来取过,不知为什么竟没说出口。
“那天回到住处收拾好行李吃了饭,到六点半我返回这里,就站在这里等你,一直等到半夜也没见你来……她说得有点激动。
“你就因为这留了下来?”取过皮鞋,我很有些歉意。
“真麻烦,我每天都带它出来,还要用心记住你的相貌,梦里都见过你好几回了。”我们说着,旁边已有好几个客人在等,我有点惊奇:“看来你的生意很不错。”
她笑了,是那种非常自信的笑:“只是照你说的努力坚持着。后来,许多顾客发现我手艺不错,就做了回头客。连他们也无法再排挤我了。”说完,她瞥了旁边一眼。
穿上这双久别的皮鞋,我像是寻回了某种感觉……当“我”拎着皮鞋出现在一整排修鞋匠面前时,别的修鞋匠都争着“向我招手”,而“手
正闲着”的修鞋女为什么一声不吭?请分析“我想声明我来取过,不知为什么竟没说出口”这句话中,“我”为什么没将声明 说出口?
取过皮鞋,“我”很有些歉意。请问“我”的歉意从何而来?
修鞋女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刻画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文末这“某种感觉”是指什么感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山
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选自《济南的冬天》)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 A.好像日本看护妇 |
| B.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
| C.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D.实在是太秀气了 |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试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
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只愿沉溺在这小小细节里
①我一直以为,麻雀是蹦着走的。那天,我看到一只麻雀,它逡巡着,碎步双挪,那一刻,小小的它,寂静的,像个公主。
②我一直以为麻雀嬉闹的时候,只会在一棵树高高的枝头,倚着高远的天空,腾挪跌宕,上下翻飞。那天在一丛低矮的柏树里,我看到它们收敛翅膀、紧锁身子,在密密匝匝的叶脉与枝缝里,互相追逐。
③这种顽劣,看得我心疼与欢喜。
④出去开会,同住一个房间的,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人。
⑤没话。
⑥我在看书,他在剪指甲。
⑦他低着头,剪得很慢,尽量让刀口一点一点地行进,按压指甲刀时,也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出一点响动。后来,他睡着了。我合上书,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发出一点声响。那一晚,那间客房的空气中,浮动着,最人性的寂静。
⑧我一直以为,大凡野性的动物,总是要避人的。
⑨然而,它却一直在我们的视线里。在教学楼前一株高耸的针柏树上,它筑窝在树杈的交汇处,产蛋,孵雏,两年多了。每天下课铃响后,学生们都要倚着走廊的栏杆,围着它看,而且,指指点点,品头论足。
⑩它呢,有时候,脖子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是很警觉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安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沉静得如入定的僧。走廊的栏杆与那棵树仅一步,但,它没有怕过。
⑾是的,两年多了,没有一个学生动过它的窝,动过它产的蛋。动过它的雏儿。当一个生命的尊严得到最高敬畏与尊重的时候,这一小步,便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一段距离。我该羡慕它,那只安卧着的,幸福的野鸽子。
⑿进门的时候,后边跟着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女孩。她离我还有两三步远,我扶着门,一直等到她走进来。她进来后,盯着我看,一脸的纯净。随后,她回过身来,用小小的手,吃力地扶住了门框的边缘。
⒀我说,你要干什么。小女孩说,叔叔,你什么时候出去啊,我也想为你开一次门。
⒁雨后,大街上有许多积水。
⒂驱车走,每当有骑自行车的或者行人经过的时候,我故意开得很慢,慢得,几乎要停下来。
⒃我注意到,好多人都会因此而向驾驶室的我投来一瞥。那一瞥里,含着亲切、友善、赞许,以及无上的敬意。我常在这尊贵的一瞥里,触摸到自身生命的芳香文章写了哪几个小小的细节?
“我该羡慕它,那只安卧着的,幸福的野鸽子。”为什么说这只野鸽子幸福的?
“但更多的时候,安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沉静得如入定的僧。”这句话写得好在哪里?
为什么说“那一晚,那间客房的空气中,浮动着,最人性的寂静。”
第五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我常在这尊贵的一瞥里,触摸到自身生命的芳香”这句话的含义?
“我常在这尊贵的一瞥里,触摸到自身生命的芳香”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小小细节?请写下来,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精美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
身不由己,我是决不敢要孩子了。”
我一愣:“你都看见什么了?”她同情地说:“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做得还辛苦;看见你冲锋陷阵,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见你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见你的皱纹与眼袋,看见你无穷无尽的付出。”
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你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你什么都看见了,可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
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到了鸡翅。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小小男子汉的儿子,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地,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
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的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好羡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诉她,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我找到了他。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儿子正专心致志地往树干上写字,一棵一棵地。他对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花开得那么好,却有人采摘,儿子就用水彩笔写下了这些稚拙的留言:“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望着这一路盛开的槐花,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牵着孩子的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这里,朋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我告诉她,就在前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边验血的人,还有医生,都感动地说:“有个这样的孩子,真好。”我平静地陈述完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却在刹那间湿润了。
我对朋友说:“你没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无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温暖。但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朋友郑重地点了点头,露出了赞同的微笑。
1.给这篇精美的散文拟一个完美的标题。
2.这篇文章是以朋友对于孩子的态度情感的前后变化为线索来写的,请你紧扣文中的相关句子或词语,感知出朋友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填写关键词语。
()——()——()——()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儿子为“我”所做的事情。(写出三件即可,3分)
4.文章第3小
节通过朋友之口写“我”的辛苦和付出有什么作用?
5.看完文章,你觉得你给父母带来的是什么?写一段话给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