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资阳安岳县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政治试卷】2015年3月,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发展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运用教材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万众创新?
(2)中学生是未来的创业者,请问你打算为将来的创业作哪些准备?
针对当前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状况,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雾霾”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材料,请你参与到讨论之中。
方式转变形势所迫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曾经看着烟筒中冒出的黑烟而欣喜,因为上面冒出的是烟,而下面冒出的是财富,各地也大力扶持工业发展,结果是黑烟越来越浓,环境却越来越恶化。
今天,当雾霾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时,我们看着黑烟却高兴不起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保护青山绿水,不要有污染的GDP,向雾霾宣战。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加大降耗力度,关闭重污染企业。
(1)【我思考】通过上述材料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2014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2)【我分析】为什么要坚决向污染宣战?
治理雾霾共同责任
雾霾天气,人人都是受害者。那反过来说,减少雾霾发生,大家都可以出一把力。雾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同呼吸,那就共担责。
(3)【我践行】为让雾霾天气尽早远离,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3年12月15日23时30分,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初一宿舍内,牛某等7人正在殴打秦某。起因只是琐事纠纷。牛某等7人拳打脚踢、使用木棍等工具对秦某进行殴打……
材料二:2011年12月3日下午4时,在晋城市实验中学,李某纠集数人对同校郭某进行殴打,起因同样只是琐事纠纷。当晚7时,郭某回家的路上又被李某纠集来的9人再次殴打。殴打中将郭某的肩胛骨大动脉刺破,致使郭失血过多死亡。据了解,郭同学在汶川地震中,多次在学校、社会上捐款,每次见到流浪者,他都会给一定的捐助。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有什么危害?
(2)面对材料中的现象,请你从学校、学生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3)两则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两方面即可,2分)
材料 美国洛彬机心理学家丹妮拉·沃尔德曾经指出:“那些希望自己长得像某些著名明星的人往往缺乏自我,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和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女孩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女孩的行为进行评价。
(3)如果你是女孩的同学,请你围绕“不要在崇拜中迷失自我”向女孩说几句心里话。(不少于两点,4分)
学生小王迷恋网络游戏,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还结交了一些品行不好的社会青年,经常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敲诈勒索。对于爸爸和老师的批评,他都顶撞说:“我是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应当受到各方面的保护,你们管我是违法的。”在一次勒索中,将对方刺成重伤,小王被法院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小王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你怎样看待小王所说的话?
中学阶段是人生花季,是孕育果实的季节,在这个阶段,有烦恼也有欢乐,下列是九年级学生小明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请你运用《思想品德》的道理回答下列问题。
情境一:学校举行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小明精心准备,满以为自己设计的作品会获奖,结果发现榜上无名。他看了那些获奖作品后非常不满,对同学抱怨说:“我的创新设计比他们新颖,他们的作品都没我的好,甚至有个作品都是抄袭的也获奖了。评委真是有眼无珠,这不公平!”
(1)小明对没能获奖所持的态度,你赞同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二:小明对传感技术很感兴趣,平时就爱摆弄各种小制作。一听说省组织物联网传感技术创意大赛,就积极报名参加。他和另两名同学组成小组,根据各自的特长,落实各自责任,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设计方案,最后他们设计拼装的“电子导盲犬”获得了创意作品一等奖。
(2)他们的成功对青少年成才有哪些启示?
情境三:小明因为横穿马路被值勤交警拦下,小明请求交警网开一面,但交警还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出罚单,小明只好交了罚款,记者拍下了小明被处罚的一瞬间。交完罚款后,小明悄悄把记者拉到一边,“求求你,把照片删掉吧。照片登出去,我的前途就没了。”在小明的一再要求下,记者把照片删了。
(3)说明材料中交警和记者的行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