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小芳的爸爸在外出差给她带回来一件小金属挂饰(实心),小芳想知道金属挂饰的材质,于是在学校实验室借了一些器材来测出它的密度。
(1)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轻轻地拨至标尺 零位,稳定时发现分度标牌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往 (选填“右”或“左”)调。
(2)将挂饰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21.6g。
(3)当她想测量挂饰的体积时发现忘了借量筒,在她沮丧之时突然想到利用浮力的知识可以帮自己解决问题。她的测量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0g;
②用细绳将挂饰栓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挂饰不接触杯底,无水浸出),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天平的读数为 g,则挂饰的体积为 cm3。(已知ρ水=1.0×103kg/m3)
(4)小芳计算出金属挂饰的密度为 g/cm3;通过查密度表对照可知该金属挂饰可能是 饰品。
物质 |
金 |
银 |
铜 |
铁 |
铝 |
密度kg/m3 |
19.3×103 |
10.5×103 |
8.9×103 |
7.9×103 |
2.7×103 |
小明和小红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甲),并利用实验中的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a和b(图乙)
(1)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
(2)通过图乙我们可以知道,实验时环境的大气压 (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造成。造成a、b两次实验中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两图象中t0时刻, 图象中的水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较大。
(3)在实验中所覆盖纸板的作用是: 。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干电池,标有“15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
(1)小明连接了下面的电路,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有误,请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并画出正确连线。
(2)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选填a”或“b”)端,再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定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A。
(3)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把它换成10Ω、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不变,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阻R/Ω |
5 |
10 |
20 |
电流I/A |
0.2 |
0.1 |
(4)由数据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5)小明想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R0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于是他和同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闭合S、S1,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②闭合S、断开S1,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③求未知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 。(用R0、I、I1表示)
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该实验原理是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写字母)。
(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 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
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静止的位置。(已知h1<h2<h3)
(1)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过程中,小球的 能转化为小球的 能。
(2)本实验是通过 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3)分析图中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 一定时,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通过实验结论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 (“超载”或“超速”)。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甲的温度/℃ |
20 |
27 |
34 |
41 |
48 |
乙的温度/℃ |
20 |
35 |
50 |
65 |
80 |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 (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