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丹东中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在60岁以后所推出的又一精巧绝伦的唱段。 |
B.店员看我们来来回回地斗嘴也忍俊不禁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 |
C.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是气吞山河,让人眼花缭乱。 |
D.单位领导高估了我,尽管我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可领导仍嫌不够。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孟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C.《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渔家傲,词牌名。
D.《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华为、小米、OPPO展示了自己的首款5G手机,这吸引了众多与会者及全球媒体。修改:在“全球媒体”后加上“的目光”。
B.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是一场“考试”,能否通过这场考试,企业主动作为是关键。修改:删掉“能否”。
C.《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后,古典诗词之美与读诗之人便广泛引发网友的讨论。修改:将“广泛”放到“讨论”前。
D.我国的森林面积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为21%左右。修改:删掉“左右”。
选出依次填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_____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_____是苦口婆心的叮咛_____,乃至_____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
A.无论 都 嘱咐 耳濡目染
B.不仅 还 嘱托 潜移默化
C.无论 还 嘱咐 潜移默化
D.不仅 都 嘱托 耳濡目染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翘首(qiáo) 憎恶(zèng) 亚军(yà) 温文尔雅(ěr)
B.骨髓(suǐ) 参差(cēn) 给予(yǚ) 轻歌曼舞(màn)
C.纤维(xiān) 惩罚(chéng) 内疚(jiù) 浮想连翩(lián)
D.校正(jiào) 胆怯(qiè) 悄然(qiǎo) 味同嚼蜡(jiáo)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
B.为术甚备 |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
C.及公私兴造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发司农之粟 |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 ”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 ”和“C ”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