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
|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
|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
|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
取样 |
处理 |
分组 |
培养液 |
供氧情况 |
||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
50 mL |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
甲 |
25 mL |
75 mL |
无氧 |
|
| 乙 |
25 mL |
75 mL |
通氧 |
||||
| 50 mL |
未处理 |
丙 |
25 mL |
75 mL |
无氧 |
||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生物实验常通过观察某些颜色变化来获得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金鱼藻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
| B.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 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
| D.醋酸洋红染液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 3∶5,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 上升 |
|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
|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
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C条件下活性受抑制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