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H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F的名称:________。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μmol/min。
(2)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第6 min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光照后容器中________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第6 min后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丙处若添加的是14CO2,发现7 s后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放射性的基本只有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填图1中字母)。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_。
(4)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一定的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 h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μmol。若绿藻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图2中的c,且呼吸速率与图2所示一致,则在该条件下每天光照至少________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15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
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
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 |
第二步 |
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热至60℃的溶液, 水浴保温5 min。 |
第三步 |
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1 mL, 然后。 |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
。
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图中A、B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两细胞的主要区别是A无
(2)为研究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需利用方法将细胞器分离。
(3)图中④所示的细胞器是,图中⑩的功能是
(4)与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B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填文字)
(5)衣藻与B细胞相比,还会含有,其功能与有关
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上表数据显示,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A、B、C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依次写出上图中X、Y所代表的元素,X为,Y为。
(2)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观察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可选用(试剂),A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B具有多样性,若从b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