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 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演替。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SARS病毒(RNA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__________的不同;现有若干个C,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__________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__。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
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的 成分% |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
钠 |
钾 |
镁 |
钛 |
氢 |
碳 |
其他成分<0.1 |
47 |
28 |
7.9 |
4.5 |
3.5 |
25 |
2.5 |
2.2 |
0.46 |
0.22 |
0.19 |
||
人体的 成分% |
氢 |
氧 |
碳 |
氮 |
钙 |
磷 |
氯 |
锌 |
硫 |
钠 |
镁 |
其他成分<0.1 |
63 |
25.5 |
9.5 |
1.4 |
0.31 |
0.22 |
0.03 |
0.06 |
0.05 |
0.03 |
0.01 |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
。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元素与环境中的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则占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
。
(3)从此表看,人体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
为什么?。
(4)玉米植株缺少Mg时,叶片会变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面的概念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DNA中的A共有________种。
(2)若A 为鸟嘌呤,则D 表示的物质名称一定是________
(3)与DNA 的化学组成相比,RNA 分子中特有的成分有______、______。
(4)利用RNA 与___________染色剂的亲和力较强,可以染色观察,它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中。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这种反应称做。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个氨基和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5)肉毒类毒素可用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反应颜色为。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蓝藻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
⑥青霉菌⑦大肠杆菌⑧流感病毒⑨肺炎双球菌
(1)具有核膜的一组生物(只填序号)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只填序号)
(3)从细胞结构看,⑥和⑦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⑦和⑧的区别是后者,⑥、⑦、⑧三种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
和核糖体。
(5)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又属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