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街市,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
(2)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热也。 |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C.以土砾凸者为丘 |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徐喷以烟 :② 鞭数十 :
③方出神:④ 项为之强: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 D.鞭数十,驱之别院 |
翻译下面语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唐雎不辱使命()②大王加惠()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④长跪而谢之曰()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C.以君为长者 | D.徒以有先生也 |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
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③庥:同“休”,休息。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民桥其上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谭 ()(4)心乐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10分)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①,或有诈伪阶资②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③,胄④据法断流⑤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⑥,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⑦,臣不敢亏法⑧。”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⑨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⑩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选举:检举。②诈伪阶资:谎报官阶与资历。③事泄:干的坏事败露。④胄(zhòu):戴胄,唐初大臣。⑤断流:断,判案;流,流放,充军。⑥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⑦所司:主管司法的部门。⑧亏法:枉法。⑨窃:私下。⑩法:运用法律。用“/”线划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只划一处)。(1分)
此 乃 忍 小 忿 而 存 大 信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①俄( )②狱( )③忿(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对于戴胄执法办案一事,太宗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