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或谓惠子曰( ) (2)非梧桐不止(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递辞平原君而去( )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 |
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
(3)牺牲玉帛()(4)又何间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
醉翁亭记(节选)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林霏开()(2)杂然()
(3)乐其乐()(4)伛偻提携()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1段中写景的顺序依次为:清晨、黄昏、春夏秋冬。 |
B.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而前三幅图中展现的滁州政通人和的景象也是“太守醉”的重要原因。 |
C.“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激烈政治斗争的厌倦。 |
D.第3段中提到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 |
文中欧阳修的“乐”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用这种“乐”指导你的人生。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它是由北宋 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解释下列字词:
①辞:②涉猎:③刮目相待:④遂: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余以为妙绝《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读xiān,活鱼 | B.读xiān,新鲜 |
C.读xiān,鲜艳 | D.读xiăn,少 |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 B.世人/盛爱牡丹 |
C.荷花为雨/所洗 | D.余忆年/少时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为政》)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把选文中第②则的内容填写完整。
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乐亦在其中矣
③结友而别④温故而知新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