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岁月   (              )   ②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毕(              )   ④得东坡完生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蘧尝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鱼我所欲也》)
C.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我哉(《<论语>》)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陈于前()(2)妻子不觌()
(3)或至不得行()(4)信乎其似巢也()
翻译下面句子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文章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生活情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于河(2)数小舟
(3)不亦乎?(4)转转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求石兽于水中。

(2)尔辈不能究物理。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是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满分8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其忧堪:能忍受
B.不知其旨也旨:甘美
C.不可得竟:毕竟
D.十余岁阅:经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A.其邻人父亦云。(《智子疑邻》)
B.沿河求,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C.其反激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D.“学学半。”其此谓乎? (《虽有佳肴》)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山门圮
B.温而知新此独以跛之,父子相保。
C.暮而果大其财马无故而入胡
D.三人行,必有我师二石兽并沉

对本学期所学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开头由美食说到求学,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学习要多向老师请教,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B.《河中石兽》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C.《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D.《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因感情的亲疏而有所偏废。

顾和搏虱如故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③,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④。”(《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顾和:字君孝。王导任扬州刺史时,调他做从事(从事:古代官职名),后来官至尚书令。②月旦:农历每月初一。③虱:虱子,体外寄生虫。④令仆才:作尚书令和仆射的才能。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顾和始扬州从事 (2)和车边
(3)应曰(4)丞相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
联系上下文,说说周侯说的“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是指谁,他为什么推荐这个人?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又何(2)肉食者
(3)小惠未(4)必以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

A.其境过清 B.策之不其道
C.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