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 D.何有于我哉(《<论语>》) |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解释下列划线字。
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
以手拂之未为简易
不若燔土为余群从所得 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奇字/素无备者 | B.若/印数/十百千本 |
C.用讫/再火令/药熔 |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
从下列各组里选出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 B.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D.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
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
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
②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活板》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翻译下面句子。
⑴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⑵ 一板已自布字。
⑶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⑷ 用讫再火令药熔。
⑸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⑹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3分)
童趣 沈复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
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⑴陟罚臧否:⑵必得裨补阙漏: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2分)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