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用冰点火
一架飞机突然失事,飞行员不得不从飞机中跳出来,打开了降落伞。飞行员落在一座荒山上,这里只有冰雪和枯枝落叶。飞行员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怎么办呢?机灵的飞行员拿起一块冰,把它磨成一块凸透镜,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落叶着了又点燃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不久,人们发现荒山上的火光,营救了那位失事的飞行员。
这个有趣的“用冰点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聚集到一点,才会燃起熊熊烈火。一个精力分散的人,常常会一事无成。
按要求写词语。
机灵的同义词是( )
聚集的反义词是( )
仿照例子写一句话。例: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既没有( ),也没有( )。
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相关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短文中这位机灵的飞行员是怎样用冰点火的?可以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自然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
D.‘锖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
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有__________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章第2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第3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的方法。
(2)“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魂
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著;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上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涵着人定胜天的愿望。
一代又一代,有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 )那“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 )那“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人名,在横线上补充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成语的意思。
①淋漓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人和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再写出几个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的名句,说的正是中国人的“骨气”。
(7)本文的作者用大量的名人名句和成语来丰富内容,表达中心。这对你以后写作有何启发,你打算怎样去搜集资料?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此后我就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正在挣扎,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好像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而是力气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去,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感觉到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往往还会发出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会把蜜蜂救下来的。
(1)上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中写蜘蛛会捉怎样的飞虫?请概括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三个层次,概括这三个层意依次是( )。
A.捆缚法一游击战的方法一擒拿法
B.游击战的方法一擒拿法一捆缚法
C.擒拿法一捆缚法一游击战的方法
D.擒拿法一游击战的方法一捆缚法
(4)短文中所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有( )和( )。
A.下定义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概括一具体 B.整体一部分
C.现象一本质 D.主要一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