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①时期 |
B.③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
C.④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
D.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⑤时期 |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
生物实验包括科研方法、试剂使用、现象观察、实验条件等,各选项题目与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
B.实验中使用酒精 |
C.颜色反应实验 |
D.实验过程中需活体 |
①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的来源 ②分泌蛋白的形成分泌过程 |
①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装片的制作 ②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
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②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B.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
C.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
D.GABA与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
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 |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抗体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四类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
B.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
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