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曲线Ⅰ表示在最适温度、CO2浓度为0.03%条件下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环境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x点相比,y点暗反应速率不变 |
|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
| 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
| 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
如图表示某物质跨膜转运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转运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 |
| B.葡萄糖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 |
| C.呼吸酶抑制剂会降低该物质的转运速率 |
| D.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没有发生改变 |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A、B、D上进行的生理活动都需要C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A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D.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参与生化反应的是A、C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
|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
|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
|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
现有四种样品: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三氯乙酸(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和碘液正确鉴定出这四种样品,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 样品号 |
1 |
2 |
3 |
4 |
|
| 第一步 |
加三氯乙酸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 第二步 |
加碘液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不变蓝 |
| 第三步 |
取2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变蓝;取4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不变蓝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1水、2淀粉酶、3淀粉、4蛋白质
B.1淀粉、2蛋白质、3淀粉酶、4水
C.1水、2蛋白质、3淀粉、4淀粉酶
D.1蛋白质、2淀粉酶、3淀粉、4水
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
|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
|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
|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