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铨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萧然:空空的样子
B.诘屈作波磔点画诘屈:弯曲
C.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 安排,安顿
D.先府君每决大狱大狱:重要案件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子就读书为母亲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2)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3)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划线处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铨 每 病 母 即 抱 铨 行 一 室 中 未 尝 寝 少 痊 辄 指 壁 间 诗 歌 教 儿 低 吟 之 以 为 戏 母 有 病 ,铨 则 坐 枕 侧 不 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 以章献 于寒微 起:出身
C. 上大寤,由是独 怀政 诛:惩罚
D.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 驰:延缓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李迪字复古, 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 毋令往
B. ①发兵捕 ,久不得②周怀政 诛,帝怒甚
C. ①时频岁蝗旱,问何 济②迪请发内藏库 佐国用
D. ①陛下有几子, 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 至于此
3.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 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 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 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而其见父冠:戴帽子
B.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倾败
C.以免尘累累:劳累
D.欲造而不敢造:拜访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云是王家所得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B.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C.追许由于穹谷后于钟山听讲
D.其亲戚咸为之惧亲友因呼为“居士”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9分,每小题3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指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蓤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故,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流之城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靖安辑之辑:安抚 B.军无私焉私:偏私
C.降而籍之籍:籍没,抄家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A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若备与彼协心




D



C

可汗仅以身遁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越国以鄙远句读之不知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②至江陵,屯营于城下 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④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⑤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⑥进击定襄,破之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从小就有文采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自己锁住城门,上奏请求变革,将到扬州去见炀帝。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安。李靖在蓤州集结军队,趁秋汛涨水,三峡路险,萧铣放松防备之机,疾雷不及掩耳,打败萧铣。又采用宽大政策,使江汉一带纷纷投降。
C.平安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扶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的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心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受到太宗的称赞。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
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
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
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奉檄迎督邮,冉耻之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
B.①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C.①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臣请完璧归赵
D.①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

  ②连辟公府不就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
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
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
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陈阔之所
  ——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
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
C.将有慕贵之饥矣
  ——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
D.遭母忧,不到官

  ——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范冉年轻时有骨气,他觉得奉檄迎督邮是羞耻的事,于是离开了县少吏之职。
B.范冉年轻时非常好学,曾经到南阳、三辅等地游历,拜樊英、马融等人为师。
C.范冉洁身自好,鄙视豪族,好友王奂迁汉城太守,他就“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D.范冉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是因为他“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B.州里服其不校
负:对不起。校:计较。
C.齐之以刑 D.其性度如此

齐:治理。度:推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认者得牛而送还 B.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故吾惧其死也 D.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