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三(1)班同学针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该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发达国家为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制定了许多制度,其中就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制度认为生产者的责任应该延伸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对它们的回收、再循环和最终处置。同时政府还通过一定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建立比较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据统计,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数千亿美元。
材料二: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某省政府出台了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1)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发达国家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省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
【选修6公民伦理与道德】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认为,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信心,阻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公德的培育。令人担心的是,被寄予厚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更是成为“重灾区”。中国科协所作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明:超过六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道德水平下降;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对于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等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从严惩治处理。
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10月24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材料二: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2014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材料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A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A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辨析题
2014年8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版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谁将成为中国第二个自贸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将要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在上海自贸区基础上建立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天津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枢纽,可以辐射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第二是天津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基础比较好,与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较发达有区别,适合发展工贸型自贸区;第三是天津重点发展新金融,融资租赁在全国走在前列。天津东疆保税区等也享有税费优惠政策,未来航运、仓储、物流以及对外贸易、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天津自贸园区的经济意义。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天津自贸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