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韶关中考)古诗文阅读。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才美不外现。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犬牙差互 (3)以其境过清 (4)波澜不惊 (5)微斯人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3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3分)
文言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2分)
①楚人怜之怜:②度已失期度:
③会天大雨会:④卒中往往语往往:____________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后面小题。(共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臣之妻私臣②时时而间进
翻译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选段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金玉钱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①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注释:①衅:战祸。②尼:劝阻。③趣:催促。④相勖:勉励他们。⑤置:停。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官:________②既至吴淞既: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咸:________④曾不少却少:________选出下列句中与“其戚友尼之”中的“之”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弥留之际 | C.乃记之而去 | D.近卒泣陈劝之 |
翻译下面句子。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多临轩顾问 ②会诏百官言事
③帝益器重之 ④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D.帝益器重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从“尝奏事殿中……事决乃退”一段文字中,可看出寇准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限6个字以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