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襄阳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
|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
|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
|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是 。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②湮于沙上
③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
②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而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是指 。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①. 未尝有喜 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 ②素琴一张,弦徽 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愠 辍 但
(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 下。
答句:
(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先帝称之曰能 |
吾能用之 |
|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
C.此所以失天下也 |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
收而攻蕲,蕲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