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小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 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精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清风徐来________ (2)舟长曾不盈寸________
(3)卖画以赡父________ (4)毕集毫端________
(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日:“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 |
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上流 |
D.山门圮于河/果得于数里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并说说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寻召还 ()(2)顾谓子友沂曰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
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译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完成下面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交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洛、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下列词语。(1)众寡: (2)非惟:(3)存恤:(4)岩阻:
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曹操比于袁绍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B.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贤能为之用 |
C.以:以弱为强者挟天子以令诸侯 |
D.而:而其主不能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理解填空。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跨有荆、益;最终策略目标是:。他主张在内政方面遵循的方针是:内修政理;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甚矣,汝之不惠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