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甲】 【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抱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事(十四)
冰心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夜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地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系到何处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啸……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么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的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塌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的书看得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地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的寻味——思想。涵说海的女神“艳如桃李,冷如冰霜”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涵和杰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海的女神”这一形象加以描述的?
怎样理解“海太大了,我太小了”的含义?通过这句对话,你认为三弟楫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怎样一件往事?作者所说的“海化”青年应当具备哪些品格?
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诚实是一块画布
鲍尔基·原野
①没有人拒绝才华。
②一个人拥有才华,却郁郁不得施展,除去环境与机遇等方面的原因,也许在品格上出了问题。品格并不能用好与坏这种两极的看法来衡量,意志力、忍耐力、协调能力、眼界等都是品格的外在表现。它与道德有关,与知识也有关,更多时候服从于天性。天性与磨练决定着品格。
③一个温和的好人,不一定是一个卓越的人,譬如不一定能在担当大局时忍辱负重。但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官,则必须坚定、沉着、顽强。此时,是品格而不是才华指引她走出困境。
④品格是道德所滋养的花朵。
⑤大难当头,所有的生路都在善的路标上。对天地与他人的悲悯,使无数的人走向了光明。曼德拉在狱中漫漫27年,能够支持他活下来的,是对祖国对民族的热望。这种热望给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无人能够摧垮。
⑥道德的泉水会在最高的地方催生才华。有人说“文人无行”。文人不乏才华,但无行的文人其才华显然还不够耀眼。正如雪莲在山顶开放,绝世的才华只有善良能够催生。鲁迅最伟大的作品字字交织着民族——一个苦难的、濒死的母亲——的命运;。
⑦因此,仁慈、纯洁、诚实是人生之树的土壤,决定着这一棵树的高大与粗壮。知识可以从外界索取,谈吐与礼仪可以后天获得,但诚实与仁爱,除了内心,我们要到那里获取?
⑧诚实是一块画布,正如品格是构图,才华是颜料,她是一幅精美制作的底衬。当人们只注意到画面的五彩缤纷时,会忘掉背景以及画布。但没有画布——朴素而平凡的的亚麻布,就使所有的色彩失去了依托。
⑨即使在今天,人们求知若渴、求贤若渴,但竞争到最后,仍然是心灵的较量。越是才华横溢,别人越是疑心他的才华背后是否有端正的心术。然而,即使缺少才华,仁慈、纯洁与诚实仍然会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⑩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过人的才华,但所有的人都应当看重诚实。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诚实是一块画布”为题有什么好处?
联系上下文,说说“道德的泉水会在最高的地方催生才华”中“最高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大难当头,所有的生路都在善的路标上。”这句话如何理解?
第⑥段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上下文,请在横线上再为其补充一个论据。
有人说:“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只有拥有个人才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仁慈、纯洁、诚实的人常常吃亏。”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
包利民
①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被时间的长河所带走,就像那些生生灭灭的浪花,美丽着的都在不停地消逝。可是,时间也会回赠给我们许多美好,除了那些随波而来的希望和憧憬,便是那些远去的,回望,亦是美意盈怀。
②身处苦难之中,总会感叹命运,怨命运夺走了太多的幸福。可是再长久的痛苦,也终有过去之时。有时这成为我们走过艰难的精神力量,一切都会过去,再沉重的生活也不会拖累时间的脚步。感谢时间,总能把折磨我们的种种送远。更奇妙的是,当我们走过痛苦,再回头去望,那些曾经的挫折伤痕,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痛苦而回头去欣赏痛苦,其实,被命运剥夺的幸福,都被寄存在时光里,在某个心静如云的时刻,给我们一份不期然的感动。
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人潦倒到老,也真的有人终生不乐。是时间将他遗忘,还是他们的苦难超越了人生的长度?时间不会把任何一个人遗弃,之所以郁郁终生,是因为在风尘磨难中,有人让心里枯了希望的泉。有的人在世事风尘中,在挫折打击中,让心上起了厚厚的茧,于是淡了痛苦的感觉。那不是坚强,是麻木,一颗麻木没有希望的心,感受不到痛苦,同样也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
④有的人会在痛苦之中找寻出幸福。而我们却常常嘲笑他们,笑他们心大,笑他们只会自我安慰。其实可笑的恰恰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长久地挣扎沉沦。即使再黯淡的日子,也会有闪亮的时刻,让眼中充满色彩。抬头看云低头见花,只要心一直柔软如初,便会于身边发现让我们幸福的种种。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能汇成清亮的溪流,浸润生命。如此,才能让心不疲惫,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所以,有时,幸福并不一定全都存在于时间的彼岸,它或许就在我们低头的瞬间。
⑤所以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希望就如一片土壤,能生长出许多美好。也不必为今天的苦与痛而伤感失落,当时间走过,心灵的空地上便会开满花朵。所以,且把痛苦当成幸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将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第③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请给第④段划横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第⑤段连用两个“所以”是否累赘?请说说你的理由。
天堂寨枯枝
①当你走进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你会被公园的奇松、怪石、茂密的森林、山与水的完美结合等自然景色所陶醉,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片原始树林中随处可见的独特一景——“枯枝”。
②小溪旁一棵枯树冲天而立走近它,你会情不自禁地抚摸着那光滑而又粗壮的树干,用小石头敲一敲“当、当”的铮响,真是一身傲骨。
③远看瀑布边的大枯树,似乎在向游人诉说:我虽遭不幸,受折磨,但我仍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④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迎面又是一棵枯树,正当你为之而叹息时,却发现枯树身上又发了绿芽,这是一棵“死”而复活的枯树,真是生命之奇迹,它仿佛是在告诉你一个真理:身处逆境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敢于与命运奋起抗争,奇迹就会发生。
⑤山涧中,你拽着藤蔓在攀登,来到一棵绿树旁,细看却是一棵大枯树,枯树爬满了青藤,“青藤如若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枯树虽已苍老,但裸露的肌肤,苍劲有力,像一个健美运动员,对青藤情有独钟,青藤被枯树执着的爱所感动,紧紧地缠绕着枯树。
⑥瞧,岩石上的枯树,那伸出的粗大臂膊上却站一棵亭亭玉立小松树。小松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特别引人注目;枯树慈祥地、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这一老一少孑然而立,又浑然一体。阐释着生命的延续,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呢?
⑦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但枯树的集中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⑧春、夏之际尤其是你乘索道缆车在原始森林临空俯瞰,或登上山脊向森林深处眺望,除了装点大山、体现森林旺盛生命的一望无际的绿色之外,最能冲击你视觉的就是那白花花一棵棵赤条无挂、毫无掩饰的钢筋铁骨,傲然挺立在绿色丛中的枯树了。枯树是镶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它们好像在向游人证明,我们曾是这个世界的生命之一!是的,当你看着那高大、魁梧的枯树,你就不得不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肯定有其风姿绰约的青春岁月,有其辉煌的历史。同时,你又不得不想,它们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失去了青春年华?是雷击、是虫害、是病魔、是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人生的艰辛与沧桑。你在进一步透过森林绿叶的间隙,细看地表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那情景就像刚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不幸,经历了多少拼搏,终于訇然倒下了。这时你会明白森林的土壤是因为枯枝而变得如此肥沃,是它们哺育了新的绿色生命,是其最后的无私奉献。
⑨枯枝与绿色生命同在,从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大自然真是一支神奇的画笔,细想这不也是人类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杰作吗?枯树,这道独特风景线却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启迪、联想、情趣和自然享受。
⑩枯树是原始森林生命的乐章;是原始森林的风骨。
⑪枯树“枯”而不“朽”。根据文中②-⑥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段落 |
天堂寨枯枝的特点 |
第②段 |
一身傲骨 |
第③段 |
|
第④段 |
|
第⑤段 |
执着的爱 |
第⑥段 |
请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具体说说第⑦段的作用。
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答题。
(1)枯树慈祥地、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2)枯树是镶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从修辞的角度简述该句的表达效果)第⑨段加点词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文章结尾说“枯树‘枯’而不‘朽’”,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你有此联想到哪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