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绳子那头》,回答各题。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⑪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⑫"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般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⑬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⑭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选文有改动)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

(2)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①   描写,突出了天气②   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

(3)阅读第⑦一⑨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②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4)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请写出三条理由。(要求:三条理由合理且不重复)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温岭“治堵”的主题阅读
交通拥堵是每个城市的通病,而规划、建设、管理和行人素质都是造成拥堵的原因。目前,我市交通拥堵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网民的诉说
⑴今天下午4点左右,人民路堵,前溪路堵,太平南路堵,反正有学校存在的路都堵。(2013年11月29日)
⑵太平街道前溪路小南门桥路段每天早上6:00—8:00左右真是堵你没商量,特别是小南门桥路段马路市场路段,每天早上道路堵的水泄不通。(2013年10月23日)
⑶今天上午7:40开始到9:10足足一个半小时,4路和10路22辆公交车全部堵塞在前溪路小南门桥一带。前溪路及小南门桥可以说小堵日日有,大堵三、六、九……。(2013年11月18日)
⑷本月以来,每个工作日早上城西街道上林路与北兴路路口的道路拥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西小学学生上学高峰期,路口车辆拥堵严重,难以通行,下雨天情况更甚。(2013年11月25日)
⑸今天温岭市区到处是堵车、刮擦、车子蠕动的交响乐。(2013年2月25日)
二、民间的声音
1楼:我市城区道路拥堵的原因除车辆较多外,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还是乱停车。
2楼:造成拥堵,仅仅靠贴单不是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为确保畅通,关键是要及时拖车。
3楼:造成拥堵的原因还有就是开车接电话,吃东西。
4楼:行人闯红灯那是截断交通,性质一样,都是阻碍。
5楼:老城区设计时,人们出行都是步行或者自行车,现在都轿车了,拥堵愈演愈烈是必然的。
6楼:鼓励市民少开车,多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规划合理的公共交通路线,方便市民乘车。
7楼:尽量开辟出空地或者向地下和空中拓展建停车场,鼓励民资建收费停车场。
8楼:设置单行道,加大治理违停力度,城区公交车增加班次,开辟自行车道,增加自行车点。
三、大家都来传递正能量
(一)媒体的力量
为积极配合温岭市“治堵”,本市各大媒体积极开展“文明微行动,治堵共参与”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劝导微公益行动——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文明出行劝导等活动,引导市民的交通行为,着力改善路段的交通状况。
开展文明交通微街拍大赛——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记录生活中的一些文明与不文明的行为。
开展文明出行微故事征集——以微故事的形式记录文明出行、文明出游的见闻与感受。

开展文明社区微行动服务——开展社区文明志愿服务、亲子服务等,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行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政府的举措
1.为了极大改善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温岭市政府大刀阔斧地计划将部分客运枢纽、大型购物中心、医疗中心、学校、办事大厅等往新区搬迁。
⑴温岭新客运中心有望元旦前启用——温岭市新客运中心设址温岭新区,规模是现有长途汽车站的6.5倍。是目前浙江省内县区级规模最大的客运中心,预计可日平均最大发送旅客15000人。
⑵办证中心新址明年5月将启用——办证中心将在明年5月份搬迁至城西九龙大道银泰百货旁边,有配建大型地下停车场。
⑶温岭市医疗中心明年开始启用——医疗中心位于城西川安路和中心大道交汇处,启用后将大大改善目前第一人民医院的停车难及道路拥堵的状况,也会对老城区的拥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⑷温岭市九龙学校明年9月启用——九龙学校坐落于新区横湖路南侧、保塔路西侧,相信届时它也能大大缓解老城区学校择校现象及交通拥堵问题。
⑸多个购物综合体将在新区开业——温岭的银泰百货购物中心、耀达百货、锦江百货等大型商业体外迁,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2.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将上马。
投资2700万元的购物中心人行天桥,国际数码城地下通道和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
3.实施单行通车
老城区新设方城路、东安路和东城路3条单行道,单向通行时间从早上6点起到晚上9点止,涉及方城小学、太平小学、市级机关幼儿园和市中心(道生)幼儿园。
根据“网民的诉说”,概括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我市交通现状。

根据“民间的声音”,列举造成拥堵的原因(至少3条),另外再补充你认为可能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为积极配合全市“治堵”大行动,我市媒体纷纷发动开展“文明微行动,治堵共参与”,作为志愿者,你参加的是“文明劝导微公益行动”,当你看到一位中年妇人正带孩子在闯红灯,请你对她的行为进行劝导。

为大力改善交通拥堵现状,政府部门采取了诸多举措,请你选择其中一条举措进行评论,指出其的优缺点(或指出给市民带来的便利与不便)。

12月1日,我市部分路段实行单向通行,但是不少市民对单向通行导图看不懂,请你根据右图对单向通行方法进行解说。

现代文阅读
人证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
“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何时,眼里蓄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感激,还是仇恨。(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所写的事情。(不超过20字)

小说开头说女列车员“很漂亮”,这样的描写有没有其他用意?

你认为老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说结尾时,这中年人会在想些什么?请具体描述一下。

如果你当时也在列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帮这中年人解围?

阅读仲达明的《父亲的隔年花》。(20分)
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④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⑨父亲 “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⑪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⑫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⑬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⑭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其实是……
⑮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中“隔年花”的含义。(4分)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请说出你对“父亲只是用力地着他。”中加点词语“搂”的理解。(2分)
(2)请你发挥想象,简要说说第⒁段中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2分)
请说说文中第⑽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鲁迅《藤野先生》)
本文中的班主任老师和链接材料中的老师在作者心中都很伟大,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这两位老师的伟大表现在何处?

阅读《善于舍弃》(10分)
善于舍弃
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③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④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有时由于食物不足,两只幼鸟就会“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穴,摔死在崖下。金雕妈妈面对饿死两只幼鸟,还是保全一只幼鸟的现实,别无选择,只能容忍这种残酷的“舍弃”。东北狼被猎人的铁央央住后,面对断腿和丧失生命的两种选择,毅然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然后逃生。东北狼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来终生的痛苦。阿西莫夫当时选择舍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⑧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请简要分析⑤~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10分)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 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 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 克,农村居民为11.1 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 克减少到5-6 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 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 克盐,10 克黄豆酱中约1.5 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第①段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请给第⑦段空格处填写一个中心句。(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