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 “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4)是不能改矣: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1)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的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翻译下列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D.以大易小扶苏以数谏故 |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2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宋代哲学家。“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一事物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3分)
(1)甚蕃________________ (2)亵玩________________
(3)宜乎众矣_________.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以“____”字为
线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点名题旨,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18-21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B.流辈甚称其贤。 |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
D.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③非天质之卑()④生以乡人子谒余()、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①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②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宋濂学有所成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 B.亭亭净植植:种植 |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 |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完成下面1~5题。
1.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 |
翻译。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期年之后,虽预言,无可进者。
|
3. |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
4. |
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5. |
结合内容简要说明《爱莲说》一文的标题不能改成《莲说》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