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②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例如,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③在暴利驱使下,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从表面上看,这是在“炼金”,实际上,电子垃圾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④为什么这样说呢?
⑤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人体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⑤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作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和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⑦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
⑧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可行的制度与经验。
⑨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和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⑩面对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⑪2014年,环保部启动了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有删改)
选文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概括选文第⑤-⑦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具体说说如何阻止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
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因为从电子垃圾中能获得暴利,所以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C.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电子破碎机来粉碎废旧电器,使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
D.环保部启动的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学文本阅读
无法喊出的爸
周莹
① 那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②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我的座位。”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对面座位上一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赶紧坐好了。
③男人把怀里的孩子放平,让她睡在座位上,然后脱掉身上的外套,盖在孩子瘦弱的身子上。他站起来,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在过道上来回走动。
④男人隔一会就要回来看看孩子,并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醒了。男人眼尖,很快抽身回来。孩子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着男人,又长又黑的睫毛眨巴眨巴的。男人什么也没有说,在行李架上扯下一个包,从包里掏出一桶大碗面。轻言细语地对孩子说:“我去接点开水啊!”孩子点点头笑了,还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这孩子长得挺可爱的,从她的笑容中我发现她是个小女孩,还是个哑女。
⑤很快,男人手捧一碗泡面回来了。哑女拿起筷子要吃,他小声地说:“烫。等会儿再吃。”哑女望着男人,停下了伸出来的手。大概是想着哑女饿了,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吹完,男人把筷子上的面,喂进了哑女的嘴里。哑女眼含笑意,张开嘴巴吃了起来……
⑥一会儿,哑女用手掐了掐男人的手。男人说:“吃饱了?”哑女微笑着点头。男人又说:“那我吃了?”哑女再次微笑着点头。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等他扔掉方便面碗筷回来时,哑女却坐立不安,焦急地用手抓着上衣。他抱起孩子,从过道走向厕所去了。
⑦哦,原来是哑女要上厕所。哑女的所需和所求,全都是靠眼神,传递给男人的。
⑧身边的胖女咕哝了一句:“一个男人带个哑巴还挺细的,也不知道哑巴娃的妈搞哪里去了。”
⑨对面座位上一个四川口音的中年女人说:“这娃子没妈。那女娃子是他在医院门口捡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他看见了,就抱回家自己养着。因为这个娃子,他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走到哪里打工,就把女娃带到哪里。”接着,中年女人告诉我说她是男人的工友,他养哑女的事情,工友们都劝过要他放弃,他坚决不干。
⑩“那他这是要去哪里呢?”胖女问。四川妇女应声回答:“他是四川人,要去武汉打工。”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咋打工呢?四川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别人说武汉有家医院可以看这种病,他就决定去武汉打工。”
11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一沉。一个农民工带着一个病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医,其艰难可想而知。
12正说着,男人抱着哑女从过道慢慢走了回来。
13后来,有人推着车子卖水果。我买了两份西瓜,两份草莓。一份递给男人:“给孩子吃吧!”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男人笑了一下,用手挠了挠头顶,不好意思地说;“我姑娘她只爱吃泡面,从不吃这些……”
14他们父女委婉地拒绝了我的怜悯。
15下了火车后,我看着他背着一个大包,把哑女架在脖子上,她用双手环绕着抱住他的额头。我忍不住,跑前几步,踮起脚拉住哑女的手,在她粉嫩的脸上摸了一下。肩上的哑女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好像对我说:“您不用担心我,我有爸爸照顾。”
16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出站口,望着那个黑不溜秋的男人瘦弱的背影,感慨万千: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23期)
根据文中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用简洁的语句和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每项不超过20字)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品质
男人
收养哑女,细心照料,不离不弃。
(1)

(2)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哑女
用眼神传递信息,与男人和我交流。
(3)
胖女
(4)
有些自私、冷漠
中年女人
叙述哑女身世,向我解释男人打工目的。
(5)

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反复突出男人“黑不溜秋”的外貌,这样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男人用筷子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着气“噗、噗……”
(2)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
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句:“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的深刻含义。

实用文本阅读
基因灭蚊的尝试
① 夏天来了,蚊子也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蚊子远比高温更可怕。蚊子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会给人类传染上许多疾病,除了登革热,还有疟疾、黄热病、裂谷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尽管医疗卫生事业现在普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因为罪魁祸首蚊子的叮咬而不幸患病死亡。例如,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人与蚊,这两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其实已经进行了几千年。
②为了驱蚊,人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传统的招数有熏艾、燃香、挂蚊帐等,现代的有灭蚊灯、电蚊香,甚至还有人想出激光灭蚊炮等。然而这些都治标不治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想,能不能通过改变蚊子基因的方式一劳永逸?
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毛罗·马莱里的带领下,培育出一种生命力强的转基因蚊子。这种转基因蚊子中携带一种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SM1蛋白质。为了将它和野生蚊子区分开,科学家们还植入了一种令蚊子眼睛变红或变绿的基因。这些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被饲以未感染疟原虫的血液时并无明显优势,不过在饲以含有疟原虫的血液后,比普通蚊子更能适应环境。这就意味着,跟普通的蚊子相比,转基因蚊子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更强,死亡率更低。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可以将它们大量放到疟疾肆虐的地区,与野生自然蚊子交配、繁殖。经过几代后,这种对疟疾的抗感染能力可以广泛扩散到蚊子种群中去,从而令更少的蚊子携带疟疾病毒,以达到减少疟疾传播的目的。
④另一种办法是给蚊子进行基因绝育。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昆虫学家弗拉米尼亚·卡特鲁奇亚在她带的研究生贾尼斯·泰来易的帮助下,寻找给雄蚊绝育但不会令其身体受损的方法。泰来易给1万个蚊子的晶胚注射一种特殊RNA片段,它能关闭正常精子形成所需的基因zpg。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他们培育出大约100只无精蚊子,而且研究显示,雌蚊根本无法区分这种雄蚊和有生育能力的雄蚊。卡特鲁奇亚解释说,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从理论上说,骗住了雌蚊,就等于减少了蚊子的数量。但她坦承,这种方法还处于原理验证阶段,她们用来培育无精雄蚊的方法,还远不能繁殖出在数量上可与有生育力的野外雄蚊相抗衡的无精雄蚊。
⑤第三种办法则是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Oxitec)推出的“以蚊灭蚊”计划,即向野外释放用转基因培育出的有精但不育的雄蚊。这种雄蚊的后代体内的一种酶会积累到有毒的浓度,导致幼虫大量死亡。牛津昆虫技术公司的科学主管洛加·奥菲指出,他们的这种转基因蚊子不会对生态系统形成长期的改变,因为它们的寿命很短——只能成活一代,而且没有后代。
⑥如今,巴拿马、墨西哥、马来西亚、开曼群岛等蚊子肆虐的地方已经开始进行转基因蚊子的野外放生实验。很多科学家对此持支持态度——因为喷洒化学杀虫剂,会对所有生物都带来影响,可能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和昆虫学教授安德鲁·里德教授就认为,培育变异蚊子控制蚊子数量,可能是控制登革热最安全的现实方法;如果无差别地喷洒杀虫剂,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选自《光明日报》改编)
下列各项对基因灭蚊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改变蚊子的基因是能治标治本的驱蚊灭蚊新技术,但也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B.转基因蚊子比普通蚊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携带的SM1蛋白质可以阻断疾病传播。
C.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对蚊子进行基因绝育,用无精雄蚊与雌蚊交配,从而减少蚊子的数量。
D.科学家对转基因蚊子的野外放生都表示支持,因为相比喷洒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系统更有利。

列各项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与蚊子的斗争持续了几千年,传统的招数都治标不治本,于是科学家想到改变蚊子基因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B.科学家目前已经找到三种比较可行的改变蚊子基因的方法,并且在实验和实际运用中取得一定的突破。
C.经过转基因培育的有精不育的蚊子,体内的酶会积累到有毒的浓度,导致蚊子的幼虫大量死亡,收到灭蚊的奇效。
D.安德鲁·里德教授认为:培育变异蚊子控制蚊子数量,可能是控制登革热最安全的现实方法,比化学灭蚊对生态系统影响更小。

2014年6月开始,广东省多地爆发“登革热”疫情,请你结合文中内容,简要概述科学驱蚊、灭蚊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林海音
我有一位老婆婆,每年的除夕要我为她做一件事,她拿来一叠红纸、笔砚要我写“春”,在裁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红纸上,我用饱蘸了砚墨的羊毫笔,竟痛快淋漓地挥毫一番,当我每次写下那“福”字、“春”字的时候,心里不明想到,如果不是因为还有一位守着旧习惯的老婆婆的话,像我们这一代人,在目前的这种生活下,又怎么能有机会练练毛笔字的呢?我的毛笔字虽有如春蚓秋蛇,但我还是很高兴写,因为它使我温习了旧的年岁。
去年我给老婆婆拜年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我似乎还有件什么事没有做吧?以为是老婆婆忘了呢?便问她: “伯母你今年忘了叫我写春啊!” 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 我不由得惊奇的叫起来:“阿文会吗?” 老婆婆说:“阿文进了学校,回写字了,哟,你来看”。 果然,在厨房的门片上,在饭厅的墙壁上,在卧室里,各处都贴满了那写上福与春字充满稚气的红纸。老婆婆的眼睛从去年起就不太好了,所以贴得歪歪斜斜的,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阿文去年是7岁,刚进小学,今年就是8岁了,老祖母守着这个孙子生活,因为阿文的父亲病亡了,母亲改接到外地,可以说老婆婆对于第二代的希望已经没有了,她的精神是依靠在第三代阿文的身上。我常替她难过,想着这中间空落的一段距离,怎么能衔接得上呢?但是老婆婆并不气馁,她只是那样稳稳当当的活着。祖孙俩没事闲谈的时候,我常听阿文对祖母说长大要如何如何的话,祖母也都满口答应下来,就仿佛一向寄望儿子的一切都会在孙子的身上实现。 老婆婆的人生观无形中给我很大的启示,我想她们是生活在冬天里,却毫不怀疑的等待着春天的一天天接近。可不是,当阿文写下了第一个“春”字时,那不是已经接近了一步吗? 春天与希望常被人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应该再加上儿童,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我年底在整体信件的时候,翻出旧信来看,发现一封发黄的心,是往年恩师寄给我的,那年,我曾向他发了些牢骚。他立刻回信安慰我: “经过少年到青年几次人生的历练,不但你不是小孩子了,而我更是垂垂欲老,完完全全的快乐是不容易得到的,夫妻之间一直要互谅互助,如果常去观察分析不免自寻苦恼,何况我们都有我们神圣的职务,保护和教养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看到我们一生所希望所愿意做的事,他们能达到能完成,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时间是多么的无情啊!” 人生是有限的,希望却是无穷,唯有儿童的地方,才有无限的希望,代代相延续,这是一份活的财产。我们也许生活得并不如意,也许常觉得个人的夙愿完全绝望,这世界是多么悲惨!但是看见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兴致与笑容,便会相信我们的世界仍有前途,仍有美的境界存在。
今年我当然还是没有希望给老婆婆写春了,但是那春的意义并没有失去。新年事里,只觉得春意盎然。
第一段中写到,老婆婆年年除夕都要“我”为她写“春”,请问老婆婆和“我”写“春”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拍拍我的肩笑道:“我叫我家阿文写了,以后就可以不麻烦你了,真多谢你呀!”老婆婆的这一言行,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1)老婆婆在家里把孙子稚气的“春”字贴得到处都是,且贴得歪歪斜斜的。为什么说“那却是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意义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年“我”曾向师母发了些牢骚。请推测一下“我”所发的牢骚的大致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标题是“春”,如果改为“写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201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在“名家笔谈”栏目中,刊发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题为《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的署名文章,倡议“领导干部从我做起,自觉退出各级书画协会主席团”。文章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各界议论纷纷,好评如潮。 随后,从陕西省书协传出消息,连日来书协内部一直在做摸底普查工作,要求会员填表摸底,凡是在政府有行政职务(副处级以上)的,未来也许将不能在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最终,材料将报送至省文联、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三家单位备案。本月月底左右,陕西省书协主席团机构将有一次大幅度的改革。
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主席、副主席的人数共有六十多位,把中国政府官员热衷在书协、美协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一时间舆论焦点都集中在省书协主席周一波等书协政府官员身上。时任陕西省书协主席的周一波即使不是此事件的始作俑者,也难
辞其咎,脱不了干系。 长期以来,书协、美协及官办书画院的领导大多数由政府官员把持着。官场上雅贿、雅藏风气肆掠,官员作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官办的书画竞赛、评奖大多数都被“关系户”垄断,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受到排斥,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普通的书画爱好者根本触不到公平、公正的平台,书画市场乱象丛生,乌烟瘴气,“天下苦秦久矣”,长久压抑的“怨声”终是要释放的。从炮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到怒斥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再到中国国家画院集体“跪拜门”事件后持续发酵,书画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书画体制已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识时务者为俊杰,周一波的“揭竿而起”,顺应了民意。此乃阳谋一。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云,“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兴尽悲来,盈虚有数。无论怎么看,书协、美协的元气已散,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人,或平步青云,或沦为平庸,或默默无闻。周一波注定是个不甘默默无闻的人。作为陕西省书协主席,上任时热热闹闹,一石掀起千层浪;离任时轰轰烈烈,一脱搅得万人愁。在任时怨声四起,由人评说,我自岿然不动;离任时一片赞颂,众星拱月,吾乃荣辱不惊。周一波不愧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拿得起,放得下。此乃阳谋二。 《人民日报》,一直是党的喉舌,政治的风向标,舆论的导向。从2014年12月2日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到12月7日提出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是周一波在配合《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要借周一波说事,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周一波的这一炮绝不可能白放,各省市书协、美协怎么做?书画界的体制改革怎么搞?中央肯定会有说法。若没有看清这一点,官场算是白混了。此乃周一波“向我开炮”的最大的阳谋。 如今周一波撰文批评“官而退则艺”的现象,呼吁“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并以身作则主动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表现出周一波高风亮节,反求诸已,从善如流的勇气。周一波为那些还厚着脸皮赖在书协、美协的政府官员开了一个好头,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为中国书画界弘扬正气,清除腐败,杜绝“雅贿”,开一代新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接下来,中国书画界将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周一波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首次主动辞去书协主席一职的先例。 这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结束„„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凡在陕西政府中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官员,今后将不能在陕西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了。
B.在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中,官员们把在书画界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
C.近年书画界雅贿的风气盛行,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D.陕西省书协主席周一波杜绝雅贿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从善如流的勇气。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周一波的《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和主动请辞,推动了书画界的体制改革。
B.由于书协、美协的领导职位大多数是由政府官员把持,导致了书画市场次序混乱,乌烟瘴气。
C.《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后,周一波主动配合辞去了省书协主席一职。
D.受周一波请辞书协主席这一事件的影响,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退出书画艺术领域。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一波的“阳谋”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一位真正的书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请答出两点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甲】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刚刚踏上 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一一”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 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我曾度过整个中学时代,二十年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乙】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 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 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xiāo sè。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啊——啊——”心里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 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而且一直是这样的喊声。【丙】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 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籟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小憩,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 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亲切一如童 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如霜,问我是不是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 一样。
(11)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唉,是此生最美的声音。【丁】这声音,是我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根据第⑧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xiāo sè
第①段加点词“尘埃”在文中的意思是
阅读第②——③段,“我”为什么把小女生的“老师,我会想你——”说成是“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的声音?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与地点
声音
“我”的感受
十多年前的大山深处
(3)
(5)
(1)
中学同学相逢时久违的呼喊
(6)
有一年在家乡的胡同
(4)
脱去伪饰,感受乡情的真实
(2)
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
迷梦归来,感受亲情的纯美

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句描写秋天的环境,用满山斑斓的树渲染出“我”的离情别绪。
B.乙句用“目光闪亮”描摹男同学的形象,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
C.丙句中用“流淌”修饰“长风”,写出了乡村孩子声音的气势和力度。
D.丁句把妈妈的声音比作“山顶的月”,形象地写出声音的至纯至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