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 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 |
| C.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 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 |
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西南 | B.西北 | C.华南 | D.华北 |
如图,OA、OB为不同经线,假设此日B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纬度值为X°,A点纬度为Y°,A点位于B点西南方A、B位于同一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日A地同纬度的另一半球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X-Y)° | B.(180-X-Y)° |
| C.2(X-Y)° | D.(90-Y)° |
若X的值逐渐缩小,则:
| A.益阳市的白昼变短 |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 C.南半球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某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推进 |
|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推进 |
|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进 |
|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推进 |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
| A.纬度与大气环流 | B.地形与大气环流 |
| C.纬度与地形 | D.人类活动 |
图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
| A.路线①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 |
| B.路线②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 |
| C.路线③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 |
| D.路线④白雪皑皑入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 |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10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
| A.8℃ | B.9℃ | C.6℃ | D.5℃ |
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 A.1月 0~6时 | B.3月 7~l2时 |
| C.7月 9~15时 | D.10月 12~18时 |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孟买 | B.上海 | C.北京 | D.圣保罗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时间,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 A.乌鲁木齐 | B.沈阳 | C.广州 | D.武汉 |
此时:
| A.太原位于高压区内,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
| B.沈阳处在冷锋控制下、大风、降温 |
| C.海口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为阴雨天气 |
| D.武汉因受低气压控制,气温低 |
关于①—④四地点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③的风向相反 | B.②④的风向相近 |
| C.③吹西北风 | D.④吹西北风、 |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36°N,112°W)发现了波浪谷,它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目前,美国波浪谷景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结合材料及图A、图B,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波浪谷的成因与美国波浪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省区(或自治区、直辖市)有波浪谷分布的是:
| A.福建省 | B.陕西省 | C.新疆 | D.吉林省 |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浪谷分布区明显体现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基本没有内力作用的影响 |
| B.波浪谷地区的红色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图4的做法可以大力倡导 |
| C.波浪谷分布的地区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 |
| D.美国限制进入人口,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