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此次暴风雪( )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 | B.4月,乙地 |
C.9月,丙地 | D.11月,丁地 |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决定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读武汉城市圈在中国“弓箭型”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示意图,回答小题。武汉城市圈所具有的交通区位优势不包括 ( )
A.长江干流和京广铁路的交汇处 |
B.有高速铁路和珠江三角洲相沟通 |
C.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等优势明显 |
D.陆上连接京津冀城市群、河运连接长江三角洲 |
有利于武汉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包括 ( )
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 ②人口稠密,城市化基础较好
③煤炭资源丰富 ④气候常年高温多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面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小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 )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
C.20°N-40°N和110°E-125°E的地区 |
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
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交通 | B.土壤、矿产 |
C.地形、矿产 | D.地形、交通 |
读“美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小题。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 |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
美国城市化在甲阶段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缓慢 |
B.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 |
C.许多城市出现劳动力过剩问题 |
D.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
下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该市 ( )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
A.沿黄河分布 |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
C.沿山麓地带分布 |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
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
铁路交通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一城市是图示地区因铁路而兴起的( )
A.太原 | B.石家庄 |
C.武汉 | D.株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