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 (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可以用注射器代替的仪器是: 和
(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温度/0C |
二氧化锰用量/g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2 |
20 |
0.2 |
125 |
11 |
② |
30 |
12 |
20 |
0.2 |
125 |
2 |
③ |
30 |
12 |
40 |
/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 |
125 |
82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
4)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否一定是纯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才仕实验学校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为1、2、3、4、5号,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瓶内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
1 |
2 |
3 |
4 |
5 |
现象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号瓶与号瓶之间。
(2)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3)若要得到更准确的体积分数范围,只要调整①步骤中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并重复上述实验即可,你认为调整后瓶内水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方案一 方案二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火灾中含碳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有毒的烟雾是造成人员死亡的杀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研究烟雾的成分,他们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模拟得到了火灾造成的烟雾,并进行处理后对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猜想》(1)只有CO2;(2)(10)(3)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会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挤压混合气体的储气罐,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体。 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
装置B中的现象是: (11) 装置C中的现象是: (12) |
混合气体既有CO2,也有CO。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
有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设计来验证研究结果。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2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14)
(2)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3)装置A和C都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作用是不同的,请分别写出装置A和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16)、 (17)
(4)你认为第2套装置有哪些不合理之处:(18)
(5)上述2套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方法,画出需添加的仪器,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19)
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16)。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品, (17) |
(18) |
确实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
(4)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含溶质0.4克,则需要含溶质多少摩尔的硫酸溶液才能完全中和(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9)
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 |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
主要操作步骤 |
铜粉(锌粉) |
||
FeSO4溶液(Cu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