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夫大国,难测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
B.齐师败绩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C.战于长勺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
D.惧有伏焉 |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1)怡然自得:
(2)庞然大物:选文中有许多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请把有关语句抄写在下面,并在表示“看”的词语下加点。(不少于2例,2分)
(1)(2)选文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答:(1)趣事:
(2)原因:你的童年时期有哪些趣事?在这些趣事中,你有何感受?
答:(1)趣事:
(2)感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0—24题。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4)子不闻藏书者乎?()(5)姑俟异日观云尔()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A.之:天子之书非夫人之物 |
B.时:时蒙卷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
C.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D.为:非读书为然若业为吾所有 |
E、与:往借,不与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C.子孙弃者无论焉 | D.若业为吾所有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业为吾所有
A.非独书为然 | B.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C.为一说,使与书俱 | D.而身为宋国笑 |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②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 | 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 | 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牺牲玉帛 | B.烈士暮年 | C.所以动心忍性 | D.花之君子者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章记载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但对于战争惨烈的场面,仅用“既克”一词带过,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3分)
从“曹刿论战”来看,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