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3)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4)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诗的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这四个比喻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语言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3节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用了不同的动词。前句用了“贯”和“串”,后句用了“照”,试分析这两组动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4节中“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一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第2节中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理想,理想具有时代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叙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其中所展现的画面。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 (4 分 )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释] 昼梦:白天睡觉作梦,这里意白天睡觉。余:以后。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