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打骂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⑤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选自《作文通讯》2015年第5期,有改动)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选出不适合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
C.—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
D.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
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认为,除了“执着”,还有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答出一点并阐述其对成功的重要意义。(50字左右)
阅读郝炜的《逃向空中的丝瓜》。
①去年,我们把丝瓜种在葡萄架下,葡萄长它也长,可那毕竟是葡萄的天下。到秋天,它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葡萄秧子,竟然也试探着攀爬,挤出一些地方,结自己的瓜,竟有十几个,小有成就。
②今年,妻子说,别让它们和葡萄挤了,它们是挤不过葡萄的。是啊,到了季节的葡萄生长起来,简直是疯了,它们才不管不顾呢。
③妻子说得有道理,我们遂把它种在院外的篱笆下。我们的想法是好的,让它们和牵牛花各占半边,各自生长。牵牛花虽无什么大用,我们年年种,种出了感情,毕竟它会开出讨人喜欢的花朵,开得人心里很灿烂。
④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牵牛花也是欺负别家的,它这边生长迅速,几经攀爬,就侵略到另一边了。我这才明白,侵略有时候是不由自主的,它并不需要理由。而丝瓜那边生长缓慢,到了夏天,才刚刚爬到篱笆的半当腰,彼时牵牛花已洋洋自得,到处吹起了喇叭。
⑤我们其实是注重实际的,虽然也喜欢牵牛花的热热闹闹,但对丝瓜总是给予特别关注。每天去早市,路过篱笆,我们都要特意看看丝瓜的生长情况。短暂的夏天快要结束了,丝瓜秧上毫无动静,结了几个瓜也很快就蔫了。妻子甚至怀疑,这次买的种子是不是假种子?种子是我去买的,我心里也没底。
⑥后来的一天,大概已是立秋了吧?妻子自己去早市,突然折回来喊我,她兴奋地对我说,丝瓜结了,你去看看。这真是一个喜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怎么相信。妻子乐得手舞足蹈。说完,她兀自跑出去,我遂跟出去,一直走到院外,她指给我看,果然有两个丝瓜,吊在两棵树的枝丫之间,惬意地望着我们,仿佛是在嘲笑我们,看,我们站得多高。
⑦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不在篱笆上结瓜,而非要爬到树上去,难道是我们委屈它们了吗?难道是它们不堪忍受牵牛花的欺辱,早早就策划了一次大胆的出逃和迁徙吗?怪不得它们毫无动静,它们是在等待时机。
⑧那两个瓜长得很快,没几天就已经很大了,我建议妻子把两个瓜剪下来。我担心谁顺手揪了去,毕竟在路旁,谁能证明是你的?妻子于是把两个瓜揪了下来,拿肉炒着吃,很清香。
⑨数天以后,妻子又发现一个丝瓜,这回更绝,简直吊到了天上。由于我们发现得晚,它已经长得很大了。我见它长得这样蹊跷,拿着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它分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逃出篱笆,心中充满了疯长的欲望和逃跑的喜悦,只一味地向往自由,一心想要逃到一个不可知的地方。它没有想到,爬得这样高,却更鲜明地暴露了自己。在我看来,它好像是要在风中荡秋千,这个可笑又可气的丝瓜。
⑩这回,我和妻子都没想摘它,就让它那样惬意生长吧!它吊得那样高,如果我们不是想办法去摘,谁能摘得下来呢?从题目看,作者为何用“逃”字来描述丝瓜的生长?
文中写的是丝瓜,可开头四小节却花了许多笔墨写葡萄和牵牛花,有什么作用?
品读文中画线句,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而丝瓜那边生长缓慢,到了夏天,才刚刚爬到篱笆的半当腰,彼时牵牛花已洋洋自得,到处吹起了喇叭。赏析:以“洋洋自得”“ 到处吹起了喇叭”赋予牵牛花人的情态和动作,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胜利者占领制高点后的洋洋得意的情形,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画线句:果然有两个丝瓜,吊在两棵树的枝丫之间,惬意地望着我们,仿佛是在嘲笑我们,看,我们站得多高。
赏析:文中这“逃向空中的丝瓜”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余昌的《神奇的腹语》。
①今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中,台湾腹语大师刘成表演的《空空拜年》,再次引起了大家对腹语的兴趣与好奇。那么,腹语是真的吗?它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②其实,腹语术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据说起源于古埃及,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腹语的记载,常被称为“肚仙”,用来做迷信骗人的把戏。在西方中世纪,很多腹语术家被认为是掌握“邪术”而遭受迫害。公元850年,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福提斯宣布,腹语“是藏在人胃里的魔鬼,是只配住在粪坑里的邪魔”。近代以来,腹语术在国外重新流行,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频繁地运用在广播和电视里。而对中国人来说,最有名的腹语者大约要算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
③正如刘成在春晚后接受采访所说,“一般大家都以为腹语是用肚子说话,其实真正说话的还是嘴巴”。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张春秀曾对腹语发声做过专门研究,她说:“我们平时说话用舌、齿、唇共同运动,通过口腔共鸣来完成发音过程。其实人的发音器官不止这些,而且比想像复杂得多。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一架乐器,大致分三个部分:动力系统——肺,发音体——喉头和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实践证明,用嘴说话不是唯一的说话方式,但它却是最省力、最便捷的一种方法。而腹语只不过是另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已,腹语是用腹式呼吸为基础,在舌肌和腹肌的共同协助之下,以嘴唇不动(不是绝对不动)的形式用丹田气息打在声带上造成声带震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另外一个人在说话的感觉,作出了腹语的效果。它仅仅是一种发音技巧,不是一种特异功能。”
④几乎所有人都能在嘴唇没有明显动作的情况下发出A、E、I、O、U这些元音,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B、P、M、S、V这样的辅音却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一个正常说话的人要把舌头放平,让声音从上面传出来。但腹语术家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舌头要高高地拱起来,让声音斜着从鼻腔传出去。
⑤科普作家郭正谊曾表示,学腹语并不难,只要倒吸气发音,或者强把话音往下咽就行。开始有些不习惯,慢慢就会掌握窍门,发音也由唔唔声变清楚些了。如果持之以恒练习下去,也许你也能当一把“肚仙”。
(选自2014年2月12日《北京日报》,题目为编者所加)本文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第②段中为什么要提及腹语术被当成是迷信、邪术的事?
结合第③段,用下定义的形式解释腹语是怎样的一种发音方式。
作者说腹语“不是凡人能够做到”,又说“学腹语并不难”,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2分)
那年冬天很冷,也许妈妈该有条围巾。凯微每次看见妈妈使劲想把脖子缩进大衣里的时候,心里总是这么想。那天,当凯微和妈妈赶集路过那家商店的时候,凯微的眼睛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那是多么漂亮的围巾啊,看上去柔和,舒适,天蓝色的,还有漂亮的小花。它被当作样品挂在小铺里,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凯微想那一定是这个小镇最美丽的围巾,并且它也一定会很暖和。
凯微发现妈妈的眼睛里有种异样的光芒。妈妈肯定需要它,它是为妈妈而编织的。
“妈妈,买下它吧!它一定很暖和。”
“不,宝贝。我们没有多余的钱。”
回家的路上,凯微没有像往常一样跟妈妈说话,心里一直在盘算,圣诞还有一个月就到了,要是能挣钱买到那条围巾送给妈妈多好啊!可她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那条心爱的项链。
第二天,凯微再次来到那家店铺,她迫不及待地搜索着那条围巾。店主问:“你想要吗?这是最后一条了。”
“是的,它很漂亮。我想妈妈一定会喜欢的,她需要它。但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她解下项链,放在店主手中,“这个先给您,等我下次再带些别的东西来,您能先为我保留着吗?圣诞节前我一定会存够钱的,求您了。”
看着她,店主感到惊讶:“孩子,你几岁了?”
“十岁。”
“孩子,放心。我会为你保留这条围巾的。”
凯微走出小店的时候感觉兴奋极了,她仿佛看到了妈妈围上那条围巾的样子。她为自己感到骄傲。那是她送给妈妈的第一件圣诞礼物,并且是用自己的钱买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凯微非常忙碌,也非常兴奋。她常常背着妈妈忙活一些别的事情。
离圣诞节越来越近了,凯微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又来到那家小店,她递给店主一只装有野蜂蜜的小罐子。她的心突然跳得非常厉害。她没说是如何弄到这些蜂蜜的,也没露出那双被野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膊,她只是骄傲又带着一丝怯意地对店主说:“到今天我只挣了这么多,够了吗?要不,我下次再带些别的来,可以吗?”
可那天店主似乎很忙,老顾不上和她说话,只顾着与站在旁边的陌生人小声地嘀咕着什么。到最后他才转过身来,对她说:“实在很抱歉,孩子,这位先生已经把那条蓝围巾给买下了。”
她心爱的蓝围巾,被那个陌生人买走了?她感到委屈和愤怒。可她没有哭,只是冷冷得看着那个陌生人夹着包裹走出门,然后她转过头狠狠地瞪了店主一眼,走了出去。
在大街上,她茫然地往回走,也不知道多久才回到家,连妈妈跟她打招呼都没有看到。
“宝贝,怎么了?妈妈跟你讲话呢?你不高兴吗?”
“啊!”凯微这才回过神来,可是看到妈妈不禁吓了一跳,那条缀着小花的蓝色围巾正围在妈妈的脖子上。
“妈妈,这条围巾……”
“怎么样?漂亮吗?刚才有个陌生人送来的,说是你买给我的圣诞礼物,他帮忙送来的。这儿还有一封信。宝贝,你从哪儿弄的钱?”
凯微顾不上回答,迫不及待地撕开了信:“你有一颗如此纯洁和善良的心,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你送给妈妈的圣诞礼物,也是我送给你的圣诞礼物……”这篇文章围绕“圣诞礼物”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4分)
(1)“她递给店主一只装有野蜂蜜的小罐子。她的心突然跳得很厉害。”划线的部分表现了凯微怎样的心情?
(2)“这是你给妈妈的圣诞礼物,也是我给你的圣诞礼物……”这句话中蕰涵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文章中有“只顾着与站在旁边的陌生人小声地嘀咕着什么”的细节,他们在“小声嘀咕”什么呢?把你的猜测写在下面。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选文第一段中加点的“监狱”“钥匙”各指什么?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小弗郎士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怎样理解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都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
怎样理解文中的“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共8分)
“空气长寿素”——负氧离子
⑴每当我们来到原野、漫步海边或走进森林的时候,总感到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浑身充满了轻松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长寿素”——负氧离子。
⑵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的颗粒。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空气带电现象。空气之所以带电,就是因为其中含有负氧离子。那么负氧离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气中时常发生高压放电现象——闪电,就在闪电发生的瞬间,其周围的空气即被电离,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氧离子。
⑶研究表明,树木、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物质具有增加负氧离子的功能。此外,喷泉本身就是一个负氧离子发生器,甚至海里的浪花、喷花的淋浴头也都会产生负氧离子。这就是原野、海边、森林里的负氧离子格外多的原因。
⑷负氧离子在空气中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长期停留,而是不断产生、不断消亡。据测定,北京北海公园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800多个,而在行人拥挤的王府井大街仅200个左右。负氧离子惧怕灰尘、细菌、病毒,一旦碰到这些小的颗粒,就会发生电荷的传递,致使灰尘和细菌的颗粒变大,当空气托不住它们时便降至地面。这就是负氧离子多的地方有毒颗粒少、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
⑸负氧离子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它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可以灭菌、除尘、治病。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很高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繁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称负氧离子为“空气长寿素”。
⑹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这三个长寿村皆是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负氧离子浓度很高。
⑺懂得了负氧离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就要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到郊外、海边去放松放松,这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从、消亡、三个方面介绍负氧离子的知识。
第⑶段中加点的“研究表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⑹段举三个“长寿村”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
要增加我们校园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两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