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战后到1949年初,苏联先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他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益加剧后,又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摘自沈志华《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材料二: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吴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种转变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认为朝鲜半岛无足轻重的原因,评价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对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一种从对中国近代化作用的角度去考察,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另一种从运动的性质及内容去考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反动。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评价义和团运动”的论文。
你通过哪些主要途径可以收集到相关的历史资料?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有一个相关的标准。请判断选择下列单项选择题。
①评价一场革命的成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A.革命领导人的问题 B.革命政权的问题
C.革命的思想问题 D.革命的阶级属性问题
②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A.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促进历史的进步 D.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你认为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哪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存在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背景,评价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
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 “……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造轮船不为功”。“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
(1)材料一中“防海之害”的具体教训指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
材料二:船政局设立船政学堂,前学堂教习船体和船用机械制造,聘请法籍教员以法文授课;后学堂教习轮船驾驶和船舶管理,聘英籍教员以英文授课。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和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船政学堂办学严格,选优淘劣,它还陆续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
材料三:据统计,船政局所造军舰占当时中国自制兵船的74%,船政局工人占全国总数四分之一,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很多成为国内各主要造船厂、枪炮局和机械局的主管,培育的海军军官约占全国五分之三。
(3)为什么要设立船政学堂?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有哪些创新之处?
(4)据上述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归纳福州船政局(含附属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反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郡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南海县志》卷21)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熟练,轻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摘抄材料原句)
(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