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 A.铁制工具 | B.曲辕犁 |
| C.风力水车 | D.石刀石斧 |
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 C.《辛丑条约》 | D.《二十一条》 |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 B.《中法新约》签订后 |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靖难之役 | B.雅克萨之战 |
| C.郑成功收复台湾 | D.戚继光抗倭 |
《日本国史略》记载:“阿倍仲麻吕……从遣唐使西游,为留学生……性聪敏,好读书, 唐玄宗爱其才而厚遇之,于是更姓名为晁衡,遂入仕于唐,官至秘书监。”该材料说明()
①唐朝政府任用外国人做官②中日两国友好交往
③中华文明促使日本大化改新④唐朝是一个开放 的朝代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史料记载“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在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史料的真实性。对此事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与日本关系的最早记载 |
| B.当时的倭奴国是中国的附属国 |
| C.此事发生在东汉王朝前期 |
| D.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得益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