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
|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 A.《四月提纲》发表后 | B.二月革命中 |
| C.七月事件中 | D.十月革命中 |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革命时()
| A.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 B.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 C.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
| B.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 |
|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
|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有人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马克思()
| A.提出空想社会主义 |
| B.发表《共产党宣言》 |
| C.组织成立第二国际 |
| D.指导十月革命 |
历史学家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意在强调()
| A.德国统一并没有给其发展带来好处 |
| B.德国在统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 C.德国统一违背了当时自由民主的大潮流 |
| D.德国统一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