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线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 B.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
| C.民族资本主义的最高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
|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击英军 |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D.洋务运动 |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
|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
|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