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甘蔗种植是清代赣南商品农业中重要的产业。同治《南康县志》载闽粤籍客户“嘉
道以来,种植繁多,酹与禾稼,核其岁入,几与闽粤争利广矣。”而在同一县志上却记载“若
懋迁有无,虽十倍之利,宁弃弗顾,弃农作商,康人绝少。"以上史料不能表明
A.重本抑末已内化为农民的思想观念 |
B.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
D.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人重农抑末思想难以并存 |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
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
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
B.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
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 |
B.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
C.是岭南地区归人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政权的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