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07年,英、法、俄三国调整关系,正式建立协约国军事集团。它们针对的对象是()
A.德、奥、意 | B.德、美、奥 | C.日、奥、意 | D.德、奥、比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最终这只“火药桶”的引爆地点在( )
A.英国 | B.德国 |
C.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 D.塞尔维亚 |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出世)是也。”以下叙述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
A.怀疑三民主义 | 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