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加点的字。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3)惟戎不动(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三峡》,翻译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师老马与蚁》,完成下面题目。(11分)
师①老马与蚁韩非子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春往冬反( ) 乃掘地遂得水( ) “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B.岁以大穰 | C.可以为师矣 | D.以丛草为林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老马之智可用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阅读《桑中生李》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6 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豚:小猪 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 ③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欲持去() ②顾见空桑中有土()
③因植种() ④间一岁余()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余浆灌溉
A.盖以诱敌 | B.是以谓之文也 |
C.何不试之以足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种 禾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⑶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试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捕蛇者说》
[乙]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上面甲文中“吾尝疑乎是”的“是”指的是;乙文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的是。(2分)
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3)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4)树林阴翳翳: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上面三文的作者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请参考示例,完成下列问题。(3分)
示例:《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思想。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欧阳修的思想。
《捕蛇者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⑵虽乘奔御风()
⑶沉鳞竞跃()⑷夕日欲颓()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