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加点的字。
(1)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之(    )(3)戎不动(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于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方:土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
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B.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
脑清醒,善于思考。
C.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
艺术,收到了良好效果。
D.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一)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茂才举:推举
B.四迁荆州刺史迁:迁移
C.暮夜无知者知:知道
D.后转涿郡太守转达:调动官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B.当之郡无丝竹之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而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⑶杂然相许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愿终守之弗敢易
A B
食之不能尽其材未果,寻病终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否,非若是也
C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陵君识破秦国野心,拒绝了秦王要求后,希望唐雎能去化解秦王的“不悦”。
B.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接受“易安陵”。
C.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雎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
D.唐雎申明“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岂直五百里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