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上述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些历史事件分别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两面概述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
如图是200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卡通吉祥物“东东”,这项比赛是为了纪念布匿战争中的英雄而设立的。
错误:改正:
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甲图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