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贵州黔南州卷)(共12 分)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什么?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体。
(1)写出材料中“全新的政体”的名称,这一“全新的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图表,写出英国1785年到1845年煤和钢铁年消费量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在此期间,英国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写出这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发明者。
材料三 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扫清了该国经济发展的什么障碍?为巩固“这场战争”的成果又颁布了哪部法律文献?
材料四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4)材料四出自哪部重要文献?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政党是什么组织?这一政党通过那一机关刊物宣传政治思想?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除了陈独秀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官方的新华网17日(2013年4月)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训练编队17日上午在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附近海域巡航。……有中国媒体指出,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某个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新浪军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清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1895年签订的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了哪些领土?
(3)材料三反映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读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 (2分)生活在哪一时期?(2分)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 (3分)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2分)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作为规范文字。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汉武帝为削弱王国势力又采用了什么方法?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用了什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