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江苏泰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实现世界和平还需要世界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德国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吗?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材料二 世界的命运掌握地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色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世界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系国际秩序的世界体系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此世界体系没有保证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3)德国、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凶。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国与日本面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有何不同?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自2015年5月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4)综上所述,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和”,又有“战”,请各举一例说明。
(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列举内迁的少数民族(至少列3个)。
(3)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请回答:
(1)图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图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技术?(2分
(3)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一书,编写的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进步观点有?
(3)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谈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材料一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材料三

请回答:(7分)
(1)毛泽东作出材料一中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之前,他在湘赣边界领导了哪一次武装起义?
(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你感触最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同志的哪些优良品质?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
(3)95年前,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