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内蒙古赤峰卷)依据年代尺回答问题。(12分)
在近代,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

(1)年代尺中①③④三次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
(2)年代尺中②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是哪一国家?
(3)年代尺中⑤战争结果如何?产生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 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什么?
(3)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举出三位国民党的爱国抗日将领和他们的抗日事迹(教材以外亦可)。
(4)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
(2)汉武帝是如何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
(3)新疆是何时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中央政府设置的是什么机构?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各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管辖?
(4) 明朝和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抵抗外侮方面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一、二,"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 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5)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战争与斜教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探究一:一战风云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麟团。其中以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探究二:二战风云
(1)促使美国对日宣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标志是哪一文件的签署?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探究三:科技与战争
(1)汽车和飞机的应用,使战争更具有多变性。你知道汽车的发明者是谁吗?他是哪国人?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首次使用核武器--原子弹。它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感悟:通过战争或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