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二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在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1分。略举1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回答2点)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请回答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三次会议旧址,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会议吗?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的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上还决定了谁为中央局书记?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二的这次会议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三的这次会议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某班同学为了喜迎建党92周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历程进行了探究。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下表是红色旅游选择的两个地区,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地点 |
理由 |
井冈山 |
|
延安 |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1分)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1分)
(4)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5)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92年的风雨历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最少写出2点,2分)
在近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作了努力。
(1)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洋务运动有何进步作用?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员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依据材料二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图4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结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请对国共合作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2)材料一中“何日幸圆明园?”、“五十失琉球”分别影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据中国《财经网》2012年8月20日报道,自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后,国内多城市爆发反日游行,日系汽车被砸。
(3)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是一种什么行为?你赞同上述砸车行为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4)近代史上中国领土主权屡屡丧失,根源在哪里?据此并综上所述,对于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你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