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 “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3 分)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 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3 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英方高规格接待,访问成果卓然,中英领导人全方位互动获赞“大国外交收放自如”。回顾世界近代历史,英国在17世纪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19世纪它已傲视全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
——钱乘旦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形成的“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表明英国已经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指的是什么?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革命中推动交通运输工具革新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英国通过什么机构对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指什么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傲视全球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查理的断首”发生在英国的哪个重大事件中?最终通过什么文件确立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在法国导致“革命的烈焰”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拿破仑创造的奇迹”有很多,他本人认为他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3)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二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三第十六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2014年5月16日在重庆开幕。45个国家(地区)的637家跨国公司、近6000家企业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32家。本届渝洽会以“国际授资、全球贸易、内陆开放、区域合作”为主题。
——渝洽会官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这一“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所述的“渝洽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潮流?(2分)
(4)综上,为防止战争重演,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推行怎样的对策。(4分)

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在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他们的学说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并贯彻革命的始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8 世纪后期体现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法律文件有哪些?(举两例)
材料二(在叛乱各州)“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民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2)材料二中的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3)19 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列举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