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贵州黔南州卷)(共10 分)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1)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经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分别是什么?
(2)他目睹过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开始了对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他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他是谁?他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请回答:
(1)哪位航海家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2)17—18世纪大西洋两岸发生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
(3)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它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4)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目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人民网报道
材料二: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回顾历史,早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曾经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从而引发的战争是?
(3)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4)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材料三:

年份
1950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8.7
6.3
-0.8
-1.9
3.3
3.9
4


(1)从图①可以判断出,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苏俄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在目的和措施上有什么共同点?
(3)材料三反映出战后美国经济总体发展有什么特点?试分析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的政策调整,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核心成果?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根据所学知回答: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试举例说明。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什么发展时期?
(4)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