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湖南衡阳)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交流】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1)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期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文化交流】
材料三

(4)图片一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图片二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
【政治交往】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5)中美建交是在哪一年?就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上述图片在哪一时期得到推广使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举一事例说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开机之家,谓 之帐房;机工领织,谓之代料(领取材料,回家生产);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质量优劣),谓之雠货(验货)。”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现象被称作什么?其性质如何?
(3)材料二所反映的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如图:

(2)与图中人物相关的重要历史史实是什么?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请你为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主题。

阅读材料::
(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
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探究以下的问题。
(一)幸福的生活:

图一:科举考试图图二:宋代耕织图图三:《清明上河图》
(1)图一中的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时期?宋代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这反映了宋代什么样的国策?
(2)图二描述的是江南农民种植水稻的场面。当时种植的优良水稻是什么品种?
(3)图三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二)多彩的风貌:

图四:燃爆竹图五:祭扫图六:蹴鞠
(4)图四和图五分别反映的是宋代什么节日的习俗?
(5)你知道蹴鞠是现代哪一运动的鼻祖吗?
(三)文明的思考:
(6)结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宋朝社会生活的认识。

元朝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假如你是他的翻译兼顾问,请你帮他解答如下疑问:
(1)马可·波罗就许衡《鲁斋遗书》中“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的观点,提出了疑问: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2)忽必烈即位后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了忽必烈推行什么政策?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来专门管理?
(3)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你能告诉他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4)“56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元朝“一家”高度发达的文明,马可·波罗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你能猜猜元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包含着什么道理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