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疆卷)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政治主张或口号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①  ②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家在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请打(√),不可能的打(×)
①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②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
③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④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3)中国梦,就是中华儿女的强国梦。请你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梦想的新丝路从历史深处走来,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古代的对外交往】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
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⑴①
⑵②
宋、元、明前期
海路为主
⑴海上“陶瓷之路”
⑵ 郑和下西洋
明中后期、清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⑴ 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哪个国家?西汉政府为了开辟丝绸之路在行政管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反映的两次开放格局有什么根本区别?
材料三【现代的对外开放】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人民网
(3)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当今我国改革开放,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以及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的正确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以上材料摘自(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代表性事件是什么?。
(2)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
(3)第三次权力的转变“群雄竞起”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材料二 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图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5
5
5
4
3
2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2)结合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的原因。

动手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请设计一个关于三大战役的表格,把它们的时间、参战部队、解放军领导人、作用体现出来。

1911年,中国共建成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占46%,贷款给中国修的占40%,全国由中国人自建的公1200公里,只占总率的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目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通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进现代化进程。
(1)你能说说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吗?
(2)想一想,列强为何要在中国修筑铁路?
(3)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设计该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是谁?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好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