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文中对古代的战争和征服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2)结合材料说明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外,还有哪种方式?试举两例说明。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请你从上至下写出这一制度下的四类人。
(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3)这种制度下,主人给“臣下”的主要是什么?“臣下”对他的主人有何义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7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1)材料一的图6人物是谁?哪国人?他主持的改革有何作用?(3分)
(2)材料二是仿效中国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什么改革?有何作用?
(3)改革给这两个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此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黑色玄武岩柱上,镌刻着象征王权神授的浮雕和法典铭文。

材料二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1)上图黑色玄武岩柱上刻的法典名称叫什么?反映了哪一地区的文明?有何历史价值(地位)?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地区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叫什么制度?
(3)法典和等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
法国
德国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
(经济上)所占位次
3
4
2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
(政治上)位次
1
2
4


材料三: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
材料四:大战损失统计

死亡
人数
受伤
人数
经济
损失
1000
万人
2000
万人
3400
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连线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分别是什么?材料一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之间的矛盾?
(2)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造成了什么直接影响?
(4)通过对材料四的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