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
B.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一定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
D.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
成分 |
KH2PO4 |
MgSO4· 7H2O |
NaCl |
CaSO4· 2H2O |
CaCO3 |
葡萄糖 |
纯淀粉 |
甲培养基 |
0.02 % |
0.02% |
0.02% |
0.01% |
0.5% |
0.5% |
2% |
乙培养基 |
0.02% |
0.02% |
0.02% |
0.01% |
0.5% |
- |
-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
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 B.高压锅、手、接种环 |
C.培养基、手、接种环 | D.接种环、手、高压锅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B.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