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用某方法测定核DNA含量在细胞群体中的分布如下左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抑制剂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右图。推测该抑制剂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B.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
C.抑制DNA的复制 |
D.抑制RNA的合成 |
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增强 |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多糖 |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 | B.着丝点分裂 |
C.细胞膜向内凹陷 | D.DNA分子开始复制 |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